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6-303-880
汇上优课 北京培训 北京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 学习方法 考研人上岸经验分享

考研人上岸经验分享

2022-11-22 17:19阅读:319 分享
导语

一般同学考研从三四月份就开始准备,晚的也是六七月份。所以,考研备考是一个漫长的阶段,途中不仅有学习的压力,还有很多心里的压力。只有稳固了后方,才能取得胜利。下面是北京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过来人经验一:

一、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

考研是个持久战,一定要相信自己,对自己保持信心。自信是原动力。可能很多考生在刚开始复习或者复习过程中怀疑自己的能力,那样,势必会对复习造成影响。

二、端正学习态度、不给自己留后路

态度决定一切。请务必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的决心,最忌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三、制定详细学习计划、按时执行

考研复习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四、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在时间长短,关键是要注重效率。累的时候建议休息一下,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有所提升。

五、参考书目按需选择、精挑细选

每个院校都会给备考的同学们推荐参考书目,这也是给了同学们大体的考试范围,到时候看院校推荐的书目,进行购买。在公共课的书目选择上就选择大众推荐的书目就行。

六、强大内心全力以赴的备考、抵制外面的诱惑

既然决定了考研,就应该在这大半年内忍住诱惑、拒绝一切玩乐,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则。虽然过程十分艰难,但是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七、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虚心请教

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目,一定要积极请教,不管是询问同学还是老师,只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就行。不要为了面子,私下反反复复钻研,考研没有时间让你死磕一道题。

八、学习备考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无论何时,身体永远是最重要的。考研是一个让人身心俱疲的过程,但是只有保障好身体、心理的健康,才能为考研做好后备力量,才能取得后面的胜利。

九、坚持到底、坚持不懈

只有坚持到了最后才能取得别人没有取得的胜利,切莫半途而废!因为经历过考研洗礼的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面对任何艰难险阻。

考研过来人经验二:

1、考研的时候尽量放弃社交网络,它不会给你多有效的信息,只会让你分心,碎片化信息摄取过多会影响人的思考能力。

2、考研期间,生活节奏很重要,如果你习惯了每天图书馆寝室食堂三点-线,其实也没多辛苦。尽量避免聚餐出游等等,不是因为差那几天你就考不上,而是因为那会打断学习节奏,让你付出更多的时间才能再次进入状态

3、看经验贴时别把自己代入考研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帖主人公身份当中,很容易产生好高骛远或者妄自菲薄的情绪。另外看经验,不要盲目采取啊,很多经验贴良莠不齐,要多参考和对比,而且别人的方法固然好,但不一定适合你,千人千方法,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4、择校时,尽选复试时间比较早的学校,有些学校把复试时间拖得很晚,如果复试被刷,那调剂的机会都没有,完全是一站式体验。

5、考研也是场信息战,考验你的信息收集能力,该借力的时候要学会借力,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关注一下校内学长学姐都考去哪里呢,是否有报班,有的话报了哪些机构,这些都需要去了解,已经确定要考研或者正在考虑中的同学,建议不要直接去复习 ,先去了解考研趋势,对院校选择和接下来的复习都先有一个规划。

6、不管你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不要想着过线就好,尽量把目标分数往高定,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学会多给自己留点余地。

7、刚开始备考的时候,学习半小时玩耍2小时、静不下心来学习这些都是常事,切勿操之过急 ,更不要自暴自弃,大部分同学都会经历这种情况,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尽量推掉一些社交活动和干扰学习的事,慢慢就能进入复习状态了。

8、远离电子产品,考研期间能不用尽量不用,除非自制力特别强,尤其是手机,本来只是打算刷十分钟微博,结果一看时间,一个小时过去了,更不要说追剧和打游戏了,不仅费时还很容易沉迷进去,产生负罪感,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9、关于参考书选择,应试是第一点,自己顺手是第二点,一本好书读三遍胜过三本好书读一遍,选择参考书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10、考研最重要的不是天赋,而是坚持和学习方法,这也是学姐能考上的原因;坚持真的很关键,基础不好就笨鸟先飞,记忆力不好就多背几遍,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所谓的逆袭,考研这个事,努力到位了,自然水到渠成。

以上就是北京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为您提供考研人上岸经验分享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进入学习方法 查看

温馨提示: 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6-303-880
【学校】咨询热线: 4006-303-880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机构所有 | 招生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