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今很多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感统训练,这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体育锻炼代替不了感统训练呢,体育运动和游戏可以辅助感觉统合的发展,但却代替不了感统训练,下面跟随小编通过典型的例子来分析。
1
实例一
10岁的肖明从小就跟专业教练学乒乓球,练了快3年了,两侧肢体协调却很一般,跑起步来,双手臂摆动不会协调;手腕没有力量,吊环5秒都坚持不了;视觉空间发展不足,找东西时明明在眼前却看不见;前庭觉发展也不足,学习能力不行。
实例二
家里父亲是体育老师,平日里父亲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为什么他们7岁的的孩子感统失调却很明显。而且孩子在肢体协调、前庭平衡、视觉空间和上臂肌肉张力等方面却发展得很不足,造成孩子做事费劲、记忆差、容易疲乏等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感统训练跟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
感统训练是通过针对性强、刺激力度恰当的足量身体感官刺激活动,来促进大脑形成新的网络连结,以便更加完善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展现出更良好的生命状态、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需要专业测评后根据个案身体能力发展水平、心理状态、能量高低等来设定训练方案;刺激力度恰当——过强过弱为不当;足量——过量或不足量为不当;身体感官刺激——兼顾视、听、嗅、味、触和前庭六大感官;促进大脑形成新的网络连结——强调形成新网络(这是根本的目标)。
体育运动更多的是在身体已经形成惯性反射的基础上,对肌肉和骨骼进行的锻炼。在长期的单一的体育运动中,大脑所使用的都是旧网络,身体动作成为惯性反射,无法刺激新网络的连结,偏离了感统训练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无法给孩子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比如:
对于重力感严重不足的孩子,身体协调差,一跑就累——跑步不适合;视觉空间感差,一上自行车就恐高,动弹不得——骑车不适合;身体笨重,一动就摔跤——跆拳道不适合;手眼协调不好,无法准确接球——乒乓球不适合。
父母和老师如果不懂感觉统合,不了解感统训练的原理,就无法理解孩子的“做不到”,甚至会认为“就是不会才要练,练久了就会”而强迫孩子去做,给孩子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感统训练能设计出适合孩子的运动方案,加上专业的器械和科学的训练手段,让孩子能够在游戏中锻炼各项感知觉,让大脑和身体的链接更加密切,对于外界来的反应更加灵敏。而不仅仅是冒险和力量的训练,还有身体的协调、动作企划、注意力、记忆力、团队合作等,这是单纯的冒险训练和运动训练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