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和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很多家长在不了解感觉统合是什么的时候,一直把感统训练当成是一种简单的体能训练,导致很多感觉统合的孩子未能够在黄金时期就得到专业的帮助。
家长总是安慰自己,“别老认为自己孩子有问题” 、“我们以前不做感统训练,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感统训练不就是体育运动吗?你带孩子多跑跑步不就行了?”
所以,直到孩子上小学后无法正常上课、无法应对一般功课时,家长才开始着急、焦虑起来。
感统训练,绝非运动。感统训练虽然是以运动的形式进行,但它并非是一般的体育运动。
感统训练跟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
感统训练是通过针对性强、刺激力度恰当的足量身体感官刺激活动,来促进大脑形成新的网络连结,以便更加完善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展现出更良好的生命状态、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
感统训练强调针对性,因人而异,需要专业测评后根据个案身体能力发展水平、心理状态、能量高低等来设定训练方案。
而体育运动,就拿跑步来讲,长时间的跑步,机体已经习惯同一动作的节律和速度,如要引起大脑的反应,需要更大的刺激量才能达成,这样很容易引起肌肉和骨骼的劳损。
所以,对于身体平衡控制不好的孩子,需要多角度的刺激前庭觉才能改善平衡情况。
如果只是跑步,或做单一运动,帮助不大。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无法给予孩子提供针对性的训练。
家长如果不懂感觉统合理论,就无法理解孩子的“做不到”,甚至会认为“就是不会才要练,练久了就会”而强迫孩子去做,给孩子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
总之,感觉统合训练不同于一般的体能活动或游戏。它是个别化、针对性强的、促进身体神经系统完善的能力开发活动,必须经过教育、心理和生理三方信息整合的专业测评后,根据测评结果才能进行有效性的训练。
作为家庭教育,尤其是3岁前的早期教育,0~3岁是儿童刚刚产生感统能力的时期,父母应着眼于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包括视觉、听觉、本体觉、触觉、平衡觉。
给大家介绍几种在家训练的小方法,如果孩子是高危儿或者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带孩子去正规的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训练。
视觉训练
婴儿喜欢移动的闪烁的视觉刺激,而不喜欢固定的刺激。
婴儿容易看到具有高对比度的物体例如黑白相间的格子(格子应该大一些)、黑白条纹(线条宽度大一些)等。
在新生儿期宝宝对于格子图案就特别敏感,使用格子图案可以吸引宝宝的视觉注意,能够训练注视能力并进一步训练视觉跟踪能力。
对于有中枢性视觉损伤的婴儿,给予他们的视觉刺激都应该是缓慢移动的,可以先使用黑白图案刺激、之后给予红色、黄色等彩色图案刺激。
听觉训练
听觉是最容易训练的,或者说听觉的好坏更多的是一种习惯的养成。降低电视的音量,就可以降低孩子的听觉阈限,大大提高听力。
此外,有意识地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声音,亦可以促进他知性思维的形成,比如听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包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本体觉训练
可以让孩子们走平衡木、平衡板等,在家里,爸爸可以多让孩子骑在脖子上“骑大马”,在周末孩子可以自己练习走道、或者学习滑旱冰等。
这些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感,也锻炼了前庭觉的空间知觉功能,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更坐得住。
触觉训练
触觉,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种感觉,而它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却很大。
没有经过触觉训练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在童年时期表现出多动倾向,那么如何进行触觉训练呢?
我们可以买一种器材,叫做“大龙珠”,是一个上面布满了“凸起”的塑料球。
可以通过各种奖励方式让宝宝去接触这个玩具,比如原地拍球、坐在球的上面、拍球行走等。当宝宝充分接触“大龙珠”之后,触觉能力便会自然产生。
另外,还有一种叫“羊角球”,可以让宝宝的触觉训练更丰富有趣。
除此之外,有一项叫“袋鼠跳”的运动,对训练触觉也是非常棒的。你可以找一个布袋子,让宝宝站在里面,双手抓住布袋的边,让人和袋子形成一个整体,让宝宝朝一个方向跳跃,并适当奖励宝宝。
平衡觉训练
平衡觉,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训练儿童的平衡能力。
在学校一般会采用平衡木、平衡桥等;在家里,父母没办法选择这么专业又占地方的器材。
没关系,只要你在地上画条线,让宝宝根据你的不同要求“走路”就行了。
一开始,可以让他走一条线,从A点走到B点;然后可以要求在线上单腿蹦一段,再走一段。当熟练之后,可以画上两条线甚至更多,让他在不同的线上“行走”。
以上就是成都金色雨林少儿学习能力训练中心为您提供感统训练和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进入感统训练栏目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