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应该如何面对高考改革?如何在新高考改革下突围,成为摆在全国高中面前的问题。全国的近千名专家、校长、教师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围绕特色办校、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等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多位校长结合办学经验,就如何建设高品质高中阐述了思考和见解。他们普遍认为,目前急需开发针对不同学生和学业需求的多样化课程,实现教育多元化。学生将如何面对新高考?一起来看看。
重整育人目标,办有个性的高中
当下应反思和重整学校育人目标。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认为,好学校必须对每个孩子负责,“首先是健全,其次是精彩,最后是培养未来的杰出人才,为领袖人才奠基”。王殿军还指出,目前的课程体系高度统一,缺乏有层次感、丰富度和综合性的课程,跨学科教育不足。他鼓励各学校开发关联性课程,不能将办学目标只定位于“高考”。
高度标准化的教育往往会忽视学生作为人的个性化成分。对此,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认为,一所高品质高中首先是有个性的,提供非标准化教育。“教育工作者们要做现代化的农民。有匠人之心,在教育管理中做到精准,但是不要做工业流水线,而要像农业,做有情感的教育。”
做教育应该思考的根本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说,人大附中的教育使命是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培养学生的道德心、塑造中国魂。他认为,课程应该引起情感共鸣、心灵交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应该是自主、充分的。
发掘校园特色,开发多样化课程
多元化办学、基于地域和校园特色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多样性……这些理念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论坛上,多位校长介绍了他们的办学经验。
为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建设,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在2011年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论坛上,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介绍,学校目前有6个课程基地,实现了对高中基本学科的全覆盖。唐江澎认为,课程基地不是展览馆,应该与课程有联系,助力提升课程品质。基地必须是专业化、精致化的学习场所,不能空置。
例如,在该校体育课程基地建设中,巅峰体育课程给了学生强健身体的条件。学校大量投入建设体育场馆,通过场馆资源出让来换取校外机构的专业课程和师资,解决基地建设师资、专业课程缺乏的问题。此外,全校学生体育课一天不间断,即便天气不佳时,体育课也会转至室内场馆进行。
探究多元化办校,要把时代发展需求和校园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淮安市淮阴中学在培养创新能力的探路中,建起了航空航天特色课程基地。5年来,特色课程在学生层面产生的影响令校长皇甫立同欣喜。去年一学期,学校的科技发明呈井喷式发展,学生发明创造热情高昂。学校曾邀请“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等专家来校指导,皇甫立同每年都亲自带领学生寻访大学。
多元化、过程化评价,让教育实现人的完善
培育目标、课程建设的变化必然对应评价标准的变革。怎样更科学更公正地评价学生?
论坛上,王殿军还介绍了由自己带队、经过多年论证研发的“学生综合评价系统”。今年9月,该系统已向北京所有高中推广。王殿军透露,“教师综合评价系统”和“学校综合评价系统”也在开发实验中,相信很快就能在更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多样化、更完善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对学校而言则是改变“千校一面”现象,追求教育终极价值。多元化评价体系意味着学校将更多地肩负起发掘不同学生潜能的使命。高品质高中的实质是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是努力让教育追求能够照亮所有的教育细节。
以上就是邢台励学个性化培训学校为您提供高中学生应该如何面对高考改革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进入高中辅导栏目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