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吉林省2025年艺术类专业省统考的临近,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和顺利参加考试,以下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温馨提示。希望考生们能够仔细阅读,做好充分准备,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1.音乐类专业省统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音乐类专业省统考分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两类。音乐表演类考试包括器乐、声乐两个方向;音乐教育考试设主项(声乐或器乐)和副项(器乐或声乐),主项和副项须不同。报名时,考生可兼报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两个方向。兼报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的考生,相同考试科目只考1次。
音乐表演方向考试包括乐理、听写、视唱、演唱或演奏(声乐、器乐任选其一)四个科目。音乐教育方向考试包括乐理、听写、视唱、主项(声乐、器乐任选其一)、副项(声乐、器乐各选其一)五个科目。
(1)乐理科目与听写科目采取笔试方式进行,分两部分,先进行乐理测试(时间在20分钟左右),乐理测试结束后考生立即进行听写测试(25分钟左右),考试时长共50分钟。
(2)视唱:考试系统随机抽取试题,考生看到试题后练习30秒,考试正式开始前提供标准音a1,考生听到标准音后在60秒内一遍完成视唱。视唱过程中无任何音响提示。
(3)器乐:考生演奏2首乐曲,总时长不超过8分钟。所有乐器不得使用任何伴奏(包括自动伴奏)。中西打击乐专业原则上要求演奏两种不同打击乐器的作品各1首,其中一种为音高类打击乐器。考生须准确、详实填报曲目信息,不得填报名称不同但实际内容相同的曲目,否则视为无效。
(4)声乐:声乐科目要求清唱,不可使用伴奏。考生演唱2首声乐作品,总时长不超过6分钟(如选择歌剧咏叹调须按原调演唱)。考生须准确、详实填报曲目信息,不得填报名称不同但实际内容相同的曲目,否则视为无效。
2.舞蹈类专业省统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舞蹈类专业省统考考试包括舞蹈基本功、舞蹈表演、舞蹈即兴三个科目。报名时,考生须在中国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现代舞和流行舞5个舞种方向中选择1种填报。所有科目考试均为单人分科目进行,不允许携带舞伴。
(1)舞蹈基本功:考试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试身体条件,包括整体外形(全身正面、侧面、背面与上半身正面)和软开度(搬控前旁后腿、下腰);二是测试技术技巧,时长不超过1分钟,包括规定内容(平转、四位转、凌空跃)和自选内容(所有舞种方向的考生可在中国舞、芭蕾舞和流行舞中任选一个技术技巧体系进行测试,同一体系下至少包含不同类的三个单项技术技巧)。技术技巧参考目录详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说明》舞蹈类考试《技术技巧参考目录》。
(2)考试要求女生盘头,着吊带紧身练功衣、浅色裤袜和软底练功鞋(或足尖鞋);男生着紧身短袖、紧身裤和软底练功鞋。不可化妆,无音乐。
(3)舞蹈表演:考试内容为自备剧目(或组合)表演,舞种不限,时长不超过2分钟。考试要求自备剧目(或组合)应与报考的舞种方向(中国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现代舞和流行舞)一致。着自备剧目(或组合)需要的练习服装,可使用相关道具;不可化妆,伴奏音乐自备。考试时,系统将播放考生提前上传的伴奏音乐。考试当天,考生须自备伴奏备用U盘,U盘中仅可存储一首伴奏音乐,不得存储其他文件,音频格式须为MP3。如因考生个人原因(未按规定上传伴奏音乐、U盘损坏、文件格式错误等原因)影响播放,由考生本人负责。
(4)舞蹈即兴:考生先试听系统随机抽取的音乐,试听结束后,系统语音提示开始即兴表演并重新播放音乐。考生依据现场随机抽取的音乐进行即兴表演,时长1分钟,舞种不限。考试要求着舞蹈练功服,不可化妆。
3.表(导)演类专业省统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表(导)演类专业省统考分为戏剧影视表演、服装表演和戏剧影视导演3个方向。报名时,表(导)演类考生在戏剧影视表演方向、戏剧影视导演方向允许兼报。兼报戏剧影视表演和戏剧影视导演的考生,相同考试科目只考1次。
戏剧影视表演方向考试包括文学作品朗诵、自选曲目演唱、形体技能展现、命题即兴表演四个科目。服装表演方向考试包括形体形象观测、台步展示、才艺展示三个科目。戏剧影视导演方向考试包括文学作品朗诵、命题即兴表演、叙事性作品写作三个科目。
(1)文学作品朗诵:考生朗诵自选文学作品(现代诗歌、叙事性散文、小说节选等)一篇,时长不超过3分钟;考生须以普通话脱稿朗诵。
(2)自选曲目演唱:考生演唱自选曲目(歌剧、音乐剧、民歌、流行歌曲等)一首,时长不超过2分钟;考生须无伴奏进行演唱。
(3)形体技能展现:考生自选形体动作(舞蹈、武术、戏曲身段、艺术体操、广播体操等)一段,时长不超过2分钟;形体服装及伴奏音乐自备。考试时,系统将播放考生提前上传的伴奏音乐。考试当天,考生须自备伴奏备用U盘,U盘中仅可存储一首伴奏音乐,不得存储其他文件,音频格式须为MP3。如因考生个人原因(未按规定上传伴奏音乐、U盘损坏、文件格式错误等原因)影响播放,由考生本人负责。
(4)命题即兴表演:考生单人,现场抽取考题,稍作准备后进行考试,每人时长不超过3分钟。
(5)形体形象观测:考生先完成形体测量(测量方法与要求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本科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说明》表(导)演类考试《形体数据测量方法与要求》),然后5人一组进行正面、侧面、背面体态展示。要求赤足、着泳装,其中女生着纯色、分体、不带裙边泳装,男生着纯色泳裤。
(6)台步展示:5人考生为一组,按序进行台步展示;考生完成行走、转身、造型等台步展示过程,自备服装须大方得体,女生须穿高跟鞋。台步展示时,考试系统播放指定背景音乐。
(7)才艺展示:考生先以普通话自我介绍,不可透露姓名等个人基本信息,时长不超过1分钟;然后从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等体现肢体动作的才艺中自选一种进行展示,时长不超过2分钟,服装及伴奏音乐自备。考试时,系统将播放考生提前上传的伴奏音乐。考试当天,考生须自备伴奏备用U盘,U盘中仅可存储一首伴奏音乐,不得存储其他文件,音频格式须为MP3。如因考生个人原因(未按规定上传伴奏音乐、U盘损坏、文件格式错误等原因)影响播放,由考生本人负责。
戏剧影视表演方向各科目考试中,考生不可化妆,不得佩戴饰品及美瞳类隐形眼镜,发式须前不遮额、后不及肩、侧不掩耳。服装表演方向各科目考试中,考生不可化妆,不得穿丝袜,不得佩戴饰品及美瞳类隐形眼镜,发式须前不遮额、后不及肩、侧不掩耳。
(8)叙事性作品写作:考试方式为笔试,考生根据给定命题进行写作,叙事散文、短故事、微小说、微剧等均可;不少于1200字;考试时长150分钟。
4.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省统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省统考考试包括作品朗读、新闻播报、话题评述三个科目。
(1)作品朗读:考生现场抽取试题,单人单场完成面试,时长不超过2分钟。
(2)新闻播报:考生现场抽取试题,单人单场完成面试,时长不超过1分钟。
(3)话题评述:考生现场抽取试题,单人单场完成面试,脱稿评述,时长不超过2分钟。
考生三个科目的备稿总时长控制在10—15分钟。考生不得出现可能影响客观评判的化妆、遮挡面部、佩戴饰品等行为。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辅助工具,如道具、音乐播放器等。
5.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省统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考试包括素描、色彩、速写(综合能力)三个科目。
(1)素描:考试内容为人物头像、石膏像、静物;考试形式为写生、根据图片资料模拟写生、默写。考试时长为180分钟。试卷用纸为四开素描纸(考点提供),绘画工具为铅笔或炭笔(考生自备)。
(2)色彩:考试内容为人物头像、静物、风景、图案。考试形式为人物头像、静物、风景写生;根据文字描述进行默写;根据黑白图片画彩色绘画;根据线描稿画彩色绘画。考试时长为180分钟。试卷用纸为四开水粉纸(考点提供),绘画工具为水彩、水粉、丙烯颜料(考生自备)。
(3)速写(综合能力):考试内容为结合高中美术必修课《美术鉴赏》中的内容,根据命题进行创作;考试形式为根据试卷的文字要求完成命题创作;根据试卷所提供的图像素材,按要求完成命题创作。考试时长为120分钟。试卷用纸为八开素描纸(考点提供),绘画工具及材料为铅笔、炭笔、钢笔、签字笔、马克笔、蜡笔、彩色铅笔、水彩(考生自备)。
6.书法类专业省统考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书法类专业省统考考试包括书法临摹、书法创作两个科目。
(1)书法临摹:考试内容为对照两种不同字体范本进行临摹(30字左右)。考试形式为笔试,时长为90分钟。书法临摹科目的考查范围为历代经典书法碑帖。
(2)书法创作:考试内容为以篆书完成命题创作;楷书、隶书、行书中任选一种字体完成命题创作(30字左右)。考试形式为笔试,时长为90分钟。书法创作科目的考查范围为历代经典诗文。
考试要求:书法临摹和书法创作答卷不得落款与钤印,不得做标记、画界格。毛笔、墨汁、砚台、毛毡等考试用具均由考生自备。禁止将纸张、书法工具书带入考场。考点提供考试用纸,考生不得自带。每科目提供四尺三开宣纸4张(含草稿纸2张)。
7. 戏曲类考试安排。
戏曲类专业招生考试采取省际联考的形式举行。具体考试时间及要求另行通知。
8.考生须知。
(1)考生须持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参加考试。
(2)请考生注意考试时间和要求,自备考试用具,不得携带考试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
(3)考生应主动接受监考员按规定进行的身份验证和对随身物品等进行的安全检查,严禁携带手机、智能手表等通信工具及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进入考点。
(4)考生须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诚信参加考试。如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规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省教育考试院温馨提醒:我省艺术类专业考试和评卷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和我省有关规定规范进行。请广大考生及家长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信非正规平台上的涉招、涉考信息,谨防受骗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