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解思维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将复杂、庞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解决的思维路径。
我们可以用一个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做饭这个例子,可以先将活动分解成“买菜”,“洗菜”和“做菜”三个任务分别解决。
但事实上每个小任务可以进一步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务来解决。层层递进下来将每一个小任务都解决好了以后,“做饭”这个问题也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2、框架思维
分解完问题之后,第二步是识别,即检查单独检视、思考每一个小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在这里,我们必须将第一步中分解的问题集合起来,构建一个框架,然后在其中加载内容。还是用做饭来举例。把这三个任务按时间顺序排列,然后深入挖掘每个任务中操作的细节,更容易避免疏漏和手忙脚乱,提高解决效率。
3、分解思维
完成大概框架的搭建后,需要集中精力在几个节点上,忽略小细节,形成解决思维。
在这一步中,要学会断舍离,分析问题的核心,将很多没有必要的细节模糊化、删除掉,减少浪费,拉高效率。
4、计算思维
与逻辑思维和设计思维一样,计算思维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思维呢?
还是以做饭为例。假设今天要来客人,我们会做饭之前根据客人的口味来考虑今天的菜式。然后问题来了,我们需要买什么材料?该怎么处理这些材料?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
例如,在买菜这个环节,货比三家后,我们选择了一个更新鲜、更划算的摊位去买菜,这就是“在线算法”。
当然,对于不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普通人来说,这些行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更好地理解——社会经验。
如今,在人工智能时代,让孩子学习编程显然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习算法和代码,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编程课堂上,孩子们使用Scratch编程开发工具,或者使用Python、C++等语言制作游戏。犹如运用砖瓦建造高楼。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掌握每个指令积木块的连接,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这能培养孩子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