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6-303-880
汇上优课 苏州培训 苏州金色雨林少儿感统训练中心 咨询问答 孩子不合群、被排挤家长怎么处理?

孩子不合群、被排挤家长怎么处理?

2024-12-24 04:15阅读:320 分享
文章导语

很多孩子都有平时比较安静,不喜欢人多嘈杂的环境,经常自己一个人玩,导致别的小朋友跟他不熟悉。长期下去就会演变为不合群的情况。下面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孩子“不合群、社交能力差”与哪些原因有关。

锻炼机会少

社交能力作为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有的家长自己就不愿意或者不会与别人社交,或者由于工作忙等原因很少带孩子与同龄小朋友玩耍,那孩子的社交能力肯定会受到影响。

要知道,2岁半~4岁是孩子形成社会规范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参与群体活动。

家长要趁这个时候引导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日常的行为礼仪,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

而4岁半~6岁是孩子形成人际关系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怎么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怎么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还能明白分享、助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意义。

所以我们要抓住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重要特点,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的能力。

触觉功能失调

有的孩子在和别人玩儿的过程中,经常会动不动就打人、咬人,脾气暴躁、粘人爱哭。这跟孩子的触觉发育不良有关系。

剖腹产、包办代替、过于宠爱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触觉失调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触觉训练进行改善。比如大龙球、触觉刷、冷热水刺激等等。这里介绍一个大龙球的玩法。

● 大龙球按压(2岁半以上)

家长让孩子趴在地上,然后用大龙球轻轻按压孩子的身体,力度适中,只要不让孩子感到异常即可,游戏时长5-10分钟左右。

语言能力不完善

有些孩子不知道该如何跟别的孩子交流,或者说话不清楚、大舌头等,那必定给别人造成理解困难,孩子们也就不愿意和他玩儿了。

语言能力的发展跟孩子的口部触觉、前庭觉、听觉等系统的发展有重大关系。

如果家长从小给孩子吃了较多稀软的食物,孩子的口腔肌肉、舌头灵活度等能力缺乏锻炼,他的发音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孩子语言的发展跟触觉、前庭觉也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在日常家长除了要锻炼孩子的触觉,还要陪孩子玩一些促进前庭觉发展的游戏。比如蹦床跳跃、走平衡木、趴地推球等。

如果孩子发音和语言没有问题,只是在表达能力上存在欠缺,下面这个游戏或许能帮到你。

● 语言抛接球(4岁半以上)

家长和孩子相距两米左右面对面站立,家长手里拿一个球,在把球丢向孩子的同时要问出一个问题。

比如家长边丢球边问“你喜欢吃西瓜吗?”孩子接到球后要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并说出理由。

孩子可以说“我喜欢吃西瓜,因为它很甜”,这样的回答就是正确的,而不能简单地说“喜欢”。

孩子边说边把球传回给家长,然后家长再继续提问,二人也可以互换位置,由孩子发问家长来答,这样就锻炼了他发起话题的能力。

本体觉发展不佳

本体觉不好的孩子,整体来看没什么不同,但就是跳绳的时候身体不协调,打球的时候明明看到球但就是接不到。这跟孩子的平衡能力、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不好有关系。

而运动能力不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导致他不好意思或不敢主动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比如带孩子爬山、游泳、打篮球、踢足球等活动,都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本体感受能力。

还有一些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也是提高孩子身体认知的好方法,比如跳房子、踢毽子、一二三木头人等。

此外,要想提高孩子的社交技巧,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 家长以身作则

想要孩子变得善于与他人交流,首先家长自己得有这个意识和行为。

比如带孩子出门后,你自己先跟别人自然又大方地打招呼,然后再引导孩子也打招呼,注意打招呼时要跟他人有目光交流。

● 阅读绘本引导

绘本中生动的画面和故事情节,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阅读的过程也是孩子积累语言素材的过程。

家长可以不完全按照绘本上的内容讲,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参与到绘本的故事中。

比如问孩子“小兔子为什么难过,它可以怎么做”之类的,利用各种故事中的互动来让孩子学习与他人相处,从中来增进彼此间的人际关系。

● 事先预习演练

当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演练各种社交场景。

比如“你主动跟别的小朋友说话,对方却不理你的时候,该怎么做?”通过演练引导孩子学习应对,让孩子能有心理准备。

 

以上就是苏州金色雨林少儿感统训练中心为您提供孩子不合群、被排挤家长怎么处理?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进入咨询问答 查看

温馨提示: 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6-303-880
苏州金色雨林少儿感统训练中心地址:龙湖狮山天街校区、吴中万达中心、圆融时代广场中心、园区湖东邻里中心
【学校】咨询热线: 4006-303-880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机构所有 | 招生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