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1.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将知识与能力结合
理解概念就是要知道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在应用层面上理解概念和规律;要能对物理概念、公式、规律、模型进行辨析;充分利用好书本,熟悉书本出现的实例,不管是正文提到的,还是以插图的形式都应该能够准确地建立物理模型,了解该模型的特点以及可能考察的知识点。
2.重视实验复习,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题的复习要注重实验原理、实验方案、仪器选择、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尤其是实验操作这一块,有些同学往往没那么重视,有条件的话可以把不熟悉的实验重新操作一遍。现在的实验题考察不局限于书本中出现的方案,会有所创新。力学实验应以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一类实验为核心进行研究,电学实验应以伏安法测电阻以及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这一类实验为核心进行研究,电学实验还应重视电路图的实物连接、实验器材的选取与误差分析。在进行实验复习时还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处理,特别是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3.加强审题训练,正确提取信息
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忽略了那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忽略了关键词语,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
(2)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3)审清中间过程的临界状态
许多物理问题都涉及临界状态,临界状态是“问题”发生突变的关键所在。临界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隐蔽性,稍不留神就会出错。
(4)排除干扰因素
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就能很快得到解答。
4.研究高考试题答案,加强规范化解题的训练
(1)文字书写的规范性:
要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表达式准确地表达解答过程,准确求得结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的条件做必要的分析判断;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的名称),正确写出物理表达式的原始方程;对于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说明矢量的方向;对于题目所问或所求的解答,一定要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2)绘制图形或图像要做到:
必须用铅笔(便于修改)、圆规(或替代品)、直尺、三角板绘图,不要徒手随心所欲地画图。若答案不需要再修改,可以用签字笔等画图;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过程图等)应能大致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文要对应;画函数图像时,要画好坐标原点、坐标轴上的箭头,对应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的数据;图形或图像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
化学
1.查漏补缺,重新梳理课本,把教材中各分项部分再重温,重视“交流与讨论”里的讨论思路与结论,重视“资料卡”里的识记要点,重视“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步骤和现象,重视“信息提示”里的操作细节,要能够清晰复述。
一些低频知识点也不能缺漏,例如“必修2”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绿色化学合成路线的选择;例如“反应原理”硫代硫酸钠与酸,氯化钴溶液颜色的变化,重铬酸根酸碱环境下的转换;“实验化学”阿司匹林的制备使用醋酸酐,除杂步骤的前因后果等,以及其他列如双水解的应用(包括彻底双水解的生活应用及不共存),几种常见典型置换反应归纳等。(如果看到以上知识点,有不确定它在书本何处出现有何内容,那么基础漏洞导致学考题失分的概率就很大了)
2.原理实验题分析信息很重要,切切告诫自己,如果审题不到位,大方向走偏,答题再多都无用。相信“信息都是有用的”这个大方向,认真筛选每一句话对应的适用范围。聚焦每张图的横纵坐标和单位,竞争反应和连续反应的指向,定性和定量的区别要求。
答题须规范,用语准确到位,核心原理突出,回答全面不缺漏,逻辑线清晰完整。想用套路蒙混是没有出路的,例如“冷凝回流”要根据各物质性质判断,具体到“冷凝回流xx(反应物),提高反应物利用率”或“冷凝回流××(产物),提高产物产率”。
3.有机大题,细节上注重每个变化的断键成键,同时远观大局,把整个流程的走线,有没有用到基团保护,有没有定位操作,用到合成方案里去,把题干中的信息方案充分用好;高考阅卷对有机书写的要求空前提高,所以答题时一定要书写耐心清晰,方程式勿忘检查条件和小分子。
4.最后提醒,莫要被题海经验牵着鼻子走,经验主义要不得,切切要看清每道题本身呈现的信息要素,分析题意,找准关键点。高考无陈题,要在经验中找共同,更要找区别找新意。
生物
1.依据考纲,回归课本,抓好知识重点
近几年的试题中,考查到的教材中的细节比较多,所以,最后复习冲刺阶段,要依据《考试说明》,认真精读教材,理清基本概念,除书中正文部分外,尤其重视教材中的插图以及图上的文字说明,探究活动和课后习题也不可忽略。在阅读中,依然要重视核心知识,突出主干,毕竟这是考查重点,做好了,基本分就拿到了。如细胞结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光合作用、细胞的增殖、孟德尔定律及其应用(包括伴性遗传及遗传病)、遗传信息的表达、变异与进化、动植物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免疫、种群、生态系统等知识。但想要拿到高分,一定要关注细节,关注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冷门”点以及易错点。
2.关注错题,查漏补缺,突破复习难点
错题有几种类型:
比如知识的记忆性错误,生物还是有不少是考查知识点记忆的,这些记忆性错误纠正后,加以巩固,可以较快消除;有些是审题不当导致的错误,这类错误可以提醒自己,审题时一定要仔细;
还有一些是非常顽固的思维性、方法性错误,这些错误需要多次纠错,如果只是订正过一次,对很多同学而言,可能依然没有真正掌握,会发现下一次做,还是犯了跟第一次一样的错误,这就需要多次纠正,直至真正掌握思维和方法。
所以,关注错题,从错题出发进行查漏补缺,可以发现自己的真正问题在哪里,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加试,选修实验,适当专项训练
选修部分要按《考试说明》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因为内容不多,近几次考查细节很多,所以复习一定要全面,要有系统性,不可偏废。另外,也可以作一些模块内的综合复习,如微生物培养与植物组培结合复习,酶的应用和食品加工结合复习,细胞培养和胚胎工程结合复习,基因工程和动植物克隆结合复习等,还可以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法进行整合复习。加试题中的实验探究题,一直是让同学们比较头疼的,实验大题主要考查设计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表达实验结果,以及分析讨论等,实验结果往往需要用曲线图、柱形图、表格和文字等形式表示,实验考查的能力要求高。完整的实验思路有一定的模式,往往包括取材(预处理)、分组、编号;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因变量(或观测指标)的观察、检测;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等。而近几次,考查更多地是与一些选考要求的课本知识结合的实验题,往往分成多个小题完成。所以首先要复习巩固好选考要求的一些知识点,如酵母菌培养、动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很容易与实验结合的内容。另外一定要注意答题时语言的严谨性与规范性。
4. 热身做题,调整心态,进行应试巧练
考前不要只是一个劲地做题,除看书、整理自己的错题之外,只需要适当练笔,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做几套题量适当、难度适中的热身卷,形成良好的题感。所以,考前调整心态是关键,适应选考环境,以最好的状态去参加考试。当然,热身做题时,要按照选考要求,严格控制时间,不翻书,不查资料,不看答案。解题时,要尽量领悟试题的命题意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做后及时自我批改,从中找到知识缺陷,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做题策略,提高应试技巧。例如,根据题目中考查的知识点,要努力搜寻教材相关内容,这是解题的关键。答题一定要有依据,虽然生物试题中有很多较新的信息题,但考查的知识点却往往根源于教材,所以,一定要努力转化成教材中学过的知识来进行解题。一般答案只有两个出处,一是教材,二是题干。所以,能用教材上的语言回答就不要自己组织语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语言,尽量从题干中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