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6-303-880
汇上优课 北京培训 北京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 学习资料 2022考研政治史纲: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

2022考研政治史纲: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

2024-11-24 17:20阅读:6605 分享
导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个重要的特殊时间节点也为2022考研政治史纲复习重要方向。接下来新东方的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2022考研政治有可能考到的考点内容。

2022考研政治史纲: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2、实质 3、表现 4、后果:5、对策:6、教训与启示: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背景2过程:①开始标志:②结束标志:3后果:

1.中国现代史按照不同的特征和任务,可以分为哪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开国大典—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中,有成功也有失误,在曲折中前进。

第三阶段:1966年至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时期。十年“文革”,是严重的动乱,“左”的错误的顶点。

第四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2.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950年的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

◆独家视角:1953年—1957年,我国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分别取得了什么成就?

经济领域:实施并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政治领域: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结合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比较中国和苏联、西方工业化进程的异同。

(1)中苏:我国“一五”和苏联“一五”“二五”的相同点是都重点发展重工业。不同点是我国“一五”只是工业化的起步,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就实现了工业化。

(2)中西:西方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和中、苏不同的是,西方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独家视角: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一次巨变:辛亥革命(孙中山) 第二次巨变:新中国成立(毛泽东)第三次巨变:改革开放(邓小平)。孙中山“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

◆独家视角:中国近现代以来,改变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

(1)1840年的鸦片战争(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3)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4.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和调整及启示。

◆独家视角: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起积极作用的有哪几次?

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都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做法,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独家视角: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5.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和挫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和启示?

失误和挫折: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其实质都是“左”的错误。

教训与启示: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要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反对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

(5)要保持社会局面的稳定,不能搞动乱。

6.文革时期的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

文革时期虽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在人民的努力下,仍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科技方面:1966年,有可用于实战的导弹,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1年导弹驱逐舰,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4年核潜艇。

外交方面: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7.改革开放后在各个领域里取得的成就

以上就是北京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为您提供2022考研政治史纲: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进入学习资料 查看

温馨提示: 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6-303-880
北京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地址:总部校区、魏公村校区、学院路校区、知春路校区、国测校区、天行花园校区
【学校】咨询热线: 4006-303-880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机构所有 | 招生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