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6-303-880
汇上优课 成都培训 成都美联英语 学习资料 学习英语的必要条件介绍

学习英语的必要条件介绍

2024-10-31 20:34阅读:1110 分享
文章导语
目前,我国很多人都在学习英语,很多人已经掌握了英语,但很多人不应该仔细考虑学习英语的必要条件。我在这里要讨论学习英语的必要条件,希望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醒英语学习者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第一个前提条件:确实需要掌握英语,有掌握英语的愿望
真正的需求产生真正的动力,可以是生活和现实的需求,也可以是心理和精神的需求。总之这种需求一定很迫切,时刻提醒你学习英语,而且一定很强烈,驱动你克服学习道路上的任何困难。需要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马克思需要读英语,所以他可以在六个月内读英语文章,用英语交流。留学生可以掌握英语,在外企工作的必须掌握英语。有了这些需求,他们就会有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动力。红军能够克服几乎不可克服的困难和绝望的局面,完成长征。这是因为真正的需要和生存的需要,才让他们成就了这个千古传诵的奇迹。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肯定不是真的需要学英语。可能他们觉得需要,但这种需要不急不壮,所以会拖。他们似乎每天都在学英语。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认真刻苦地学习过英语。他们不能掌握英语是不可避免的。说到一个人成功的条件,首先是要有成功的欲望,欲望和愿望与希望有本质的区别。掌握英语的首要条件是有真实的需求,这会让你有掌握英语的欲望,而不仅仅是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希望。许多人强调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兴趣。我不这么认为。很多时候,人做事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需要,这是生存的需要。懒惰是人之常情,没有人愿意中午割完粮,把粮丢进土里;很少有人自愿去学校好好学习,也没有学生愿意参加各种考试,但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去学校考试,不管是刮风下雨,冬天是冷是热。正是因为需要,人们才努力学习,认真做事。

第二个先决条件:充足的学习时间
调查显示,普通人掌握英语需要3000到5000个小时。我们一直强调,我们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就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英语,但是通过计算你的总时间和时间利用效率,我们就会明白,你不掌握英语是很正常的。每一个学英语的人,无论是学生还是自学者,都应该计算一下自己的可用时间,每天有多少时间可以安心的学习英语,有多少天可以达到3000到5000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这样才能明白什么时候可以掌握英语,用英语交流。掌握英语的人总是在学习英语,所以如果他们发现时间不够,就不必开始学习英语,因为没有时间是不可能掌握英语的。有时间的时候也要保证这段时间是纯英语学习时间,环境安静,适合学习,有能力集中精力,高效利用时间。
三:第三个先决条件:毅力和有效的学习
有需要,而且时间允许,还需要毅力。当然,如果真的有需要,坚持是必然的。可以说,不需要很大的毅力,就像饿了就去吃饭,不需要付出很大的毅力就能坚持吃下去。然而,大多数人学习英语的需求并不那么迫切和强烈,所以为了克服枯燥的学习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他们需要锻炼自己的耐力和毅力。许多人因为缺乏毅力而不断学习英语并放弃。能够高效利用时间,有效学习也是掌握英语的前提。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环境,同一个老师,同一个学习时间,结果却截然不同。主要区别是时间的利用效率不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定是能高效利用时间的人。每天上学的学生有的可以得满分,有的可以得零分。差别这么大。所以英语学习者如果高效利用时间可以得满分,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时间就会得零分,这是很现实的事情。
四:第四个前提条件: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可执行的计划
其实以上前提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做得好,其他方面自然也能做得好。
英语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注意学习方法是绝对必要的。也要好好学习。有的人可以事半功倍,有的人可以事半功倍。一方面是智力因素,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每个学习者都应该研究学习英语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样才能顺利掌握英语。可执行计划在掌握英语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人们总是谈论学习英语的方法,但他们总是缺乏逻辑,马马虎虎。好的学习计划首先要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其次才是合理的学习内容安排。很多人计划一天学几个小时英语,但是没有计划学内容。就算有计划,也是很笼统的,或者是先学新概念第一册的第一课,再详细学第一册的第一课。这样的计划无法实施。当你开始在自习室学习时,你会发现你不知道用这个计划学习什么。好的计划要有详细的内容安排,学哪些单词,学哪些句子,文章要抄几遍背几遍,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是必备的内容。详细的规划可以帮助你一步一步的掌握英语,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有不知所措或者犹豫不决的感觉。

 

以上就是成都美联英语为您提供学习英语的必要条件介绍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进入学习资料 查看

温馨提示: 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6-303-880
【学校】咨询热线: 4006-303-880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机构所有 | 招生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