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6-303-880
汇上优课 宁波培训 宁波金色雨林少儿感统训练中心 学习资料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十个方法分享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十个方法分享

2024-10-18 21:32阅读:841 分享

导语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十个方法分享,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总是走神,怎么办?相信很家长都为此发愁过,作为家长,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呢?下面教父母们培养孩子专注力的10种方法,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如何培养4岁半宝宝的专注力

01

学习定量

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

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02

鼓励孩子培养兴趣

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

03

减少唠叨和训斥

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04

大声读书

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

05

营造家庭学习环境

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简洁。

孩子们都喜欢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功能多样的铅笔盒,功能则应该越简单越好,铅笔和橡皮也要造型简单,功能单一,避免孩子把它们当作玩具来玩;孩子的书房也要收拾得简洁明快,幼年的玩具要收起来,不要放在显眼的地方;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

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为孩子创设安静、整洁的环境。

06

不买过多玩具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可是孩子往往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太多的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

07

一次只做一件事

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面,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的有效集中。

所以,哪怕当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也要关掉电视机;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放音乐。

08

自我约束力游戏

跟孩子一起玩“自我约束力”的游戏,并把这样的方式贯彻进孩子的生活。你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情境帮助孩子增强多刺激下的自我约束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09

智力训练

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让孩子每天坚持做练习。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错误,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等等。

刚开始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逐渐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可以给予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10

采用盯点法随时训练

在教室和家里,让孩子每天盯着某个点和物体看上几分钟就可以的,还可以采用舒尔特训练法。这个方法是世界上最专业、最普及、最简单的训练法。

舒尔特方格是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1CM × 1CM 的 25 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 25 ,共 25 个。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 1 — 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

当然,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质,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时,父母不宜把他和别的孩子比较,反而要从他的专注力基线(他对事物的平均专注时间)开始,耐心地加以培训才是成功之道。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以上就是宁波金色雨林少儿感统训练中心为您提供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十个方法分享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进入学习资料 查看

温馨提示: 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6-303-880
【学校】咨询热线: 4006-303-880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机构所有 | 招生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投诉